王梓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66【应考士子】,朕,王梓钧,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记住本站哦,,最快更新朕最新章节!
民始九年,中历4347年,西历1650年。
春寒料峭。
河北士子李及秀、张兆庸,元宵节刚过便来到南京,等着二月初参加第一届会试。
他们算比较晚的,有些士子怕错过时间,直接选择在南京过年。
灯会要持续十天,李张二人还有机会观灯。
虽然很多花灯都已撤了,但剩下的还是让他们激动。
张兆庸含泪感慨道:“愚弟年幼时,曾与父兄在北京观灯,依旧还记得那恢弘气象。而今北方凋敝,繁华早已不再,此时重见灯会,真个物是人非事事休。”
“唉,莫要再说这个。”李及秀也想起旧时岁月。
李及秀家里算是大地主,足有三千多亩地。不说奴仆成群,至少也前呼后拥,现在却啥都没了。家里那几十亩地,还是逃难回乡时,地方官府给分配旳,粗茶淡饭也要自己动手耕种。
张兆庸挤出笑容:“不过天津还是恢复很快,城内城外,这几年人烟日增,多亏了陛下组织移民。”
“谁说不是?”李及秀说道,“愚兄所在的平乐镇,初时人口不过千,去年已经有两三千人。一些是从山里出来的,剩下全都是南方移民。我那幼弟,去年也定了亲,南方来的姑娘家。虽只是寻常农户,却也读过三年小学,今后生下子女肯定能教育好。”
正说话间,一群年轻人,勾肩搭背而来,还醉醺醺唱着歌。
张兆庸说道:“兄长且看他们腰间的玉佩,都是金陵大学的学生啊。”
“这些年轻人,生了好时候,端的好前程。”李及秀不禁感慨。
大学士腰间的玉佩,类似于校徽作用。
而且,不是什么正经美玉,都是清一色的药玉,也即彩色玻璃。明初之时很贵重,官员的朝服上就有,明中期就不咋值钱了,官员们逾制偷偷换成真玉。
现在就更不值钱,基本是制作透明玻璃的副产品。
张兆庸说:“这金陵大学,便类似前明的国子监,听说平时对学生管得很严。这些学生醉酒过市,估计是年后还未开课,提前回学校到处玩耍。唉,南方各省皆有大学,我河北什么时候才能有啊?”
李及秀笑道:“至少也得有中学,否则河北的大学如何招生?我猜正因如此,陛下才重开科举,给北方士子一条路,不让南方人独占朝堂。”
“便是这样的,陛下英明。”张兆庸也笑起来。
翌日,二人结伴逛书店。
却见一群还没开课的大学生,还有不少赶考的士子,正围在书架前激烈争论。
刚到了新书,名字叫甲骨考辩。
或许是太过生僻,害怕销量不好,发行数量并不多,这家书店仅仅进货三本。
长期有士子盯着新书,再生僻也会翻开,然后就引起轰动。
此书由皇帝亲自提笔作序,内容大概有三点:第一,道明甲骨的由来,是河南农民发现甲骨,地方官员进献给皇帝;第二,翰林院仓颉馆的先生们,废寝忘食研究甲骨,若是引起争议,社会各界不要一味抨击;第三,汉文字之形成,或许并非一人之功,仓颉可能是上古的特定官职。
前面十多页,全部都是甲骨拓片,由匠人雕版进行印刷。这些选出的甲骨,虽然不是每片都辨认完全,但至少都认出了六成文字。
接下来,又是仓颉馆总结的甲骨文辨别方法,然后再配上特定的甲骨文举例,并配上相应的钟鼎文、大小篆、隶书和楷书。从古至今,一个文字的发展脉络,便清晰的摆在读者面前。
“哈哈,你们看这‘象’字,甲骨文还真是一头大象,连象鼻、象尾都画得清楚。”
“你见过大象?”
“怎没见过?我老家就有,我是云南人!”
“大象真有那么长的鼻子?”
“鼻子长得很,你要是亲眼见过大象,就知道跟这甲骨文一模一样。这仓颉馆一研究,什么都清楚了。如今的‘象’字,最上边的两笔,是大象的鼻子衍化的。中间横着的‘日’字,其实是大象的脑袋。下面那长长弯钩,是大象的身体和最后一条腿。左边的三撇,是大象的前三条腿。右边的笔划,是大象的尾巴。”
“还真是啊,清楚得很,‘象’字原来是这么来的。”
“快让让,我来看一下,别挡着我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