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 不动摇,晚唐浮生,孤独麦客,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暂时不要点开,稍后修改)
(暂时不要点开,稍后修改)
“这李顺王朝也真是有意思,和满清学移风易俗倒是学得挺快,这才多久啊,一应李唐制度倒是立了起来,也是让人无语。”成都府内原吴氏族人的大宅院内,新上任的商站站长陈明撇了撇嘴,轻声自言自语道。
他来得较早,大厅里还没几个人,因此倒不虞别人听了去。不过他这番做派还是让副手苦着一张脸,悄悄扯了扯他衣袖,算是提醒了。
这会屋里坐着的大概有七八人,看样子都是武人,就是不知道是左营还是中营的人,大概是前者吧。陈明仔细观察着,发现这些人的装束很有意思,头戴红抹额,上身穿着绣有辟邪文的衣袍,下身穿着袴奴,脚蹬靴,是典型的唐代橐鞬服。很显然,这些人都是武将,虽然没带器械,但说话嗓门粗大,眉眼间顾盼自雄,这种气质文臣养不出来。。
其实,李顺政权崇慕唐朝,又何止现在才有!早在当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草台班子政府的时候,就对唐代的制度非常推崇, 这大概和他姓李同时陕西出身有关, 虽然他自认的祖宗是党项人李继迁。
后来李自成进北京,虽然基本沿用明制, 但也要把名字改头换面,带了许多唐代特色。如设置在各省、战略要地的节度使、防御使登,武散官的果毅将军、武威将军等,总之是那叫一个喜感, 那叫一个不伦不类。
再后来山海关一片石惨败, 大顺朝廷仓皇南奔湖广之后,制度就更是混乱了,唐制、明制夹杂使用,丞相、学士互相乱叫, 武官服饰杂乱, 文臣穿着常服上殿,简直比李自成时代还要更草台班子。也难怪那时候的地方士绅们看不上这帮人,确实逼格有点低。
李顺政权真正的正规化,还是在李过时代的后期, 吸收了不少文人士绅的大顺政权, 各项制度慢慢开始了正规化。再加上东岸人从旁协助,输送了一批培训过的大顺官员, 终于使得这个拥有三十万大军的农民军草台班子慢慢转变成了受世人重视的严肃政权。
这个时候, 李顺政权制度的“唐化”再度迎来了高潮,且看起来更加正规,比如眼前这些武将们的装束,活脱脱一个李愬雪夜入蔡州后见宰相裴度的装束, 让人看了颇是感慨。
“站长,这大顺和李家是陕西人, 朝中重臣、大将也多数出自陕西或者是陕西人后裔,对唐代文化有所偏好,却也寻常,没什么值得指摘的。”副手看了眼已经有些喧闹的门口,低声说道:“站长可切勿再说这些话了, 影响不好啊。”
“知道了, 知道了。”陈明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看着门口涌进来的一堆穿着青绿之色的文官, 话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下去,转而看着面前一个酒盅,干脆自斟自饮了起来。
这波人应该是成都及周边的府县官员了, 当然也有不少是刘忠贵幕府的要员, 其中尤以节度掌书记刘奇为重,此外还有一些推官、巡官、判官之类的职事官。看得出来,这次是大顺在成都的文武官员的一次重要聚会了,并且还邀请了陈明等来自东岸的客人。
人来得多了以后,宴会厅内不可避免地嘈杂了起来,很多熟识的人凑到了一起开始闲聊,不时爆发出一阵笑声。陈明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些李顺政权的官员, 心里嘀咕着这些人的精气神倒是不错,这可能和他们正处于上升期有关, 以前他去过福州的郑氏幕府,那官场文化真是让人惨不忍睹,有着一股很浓重的会党香堂气息, 这大概和他们的出身有关。
有一些人看到陈明这等“奇装异服”的人感到奇怪,也端着酒杯上来打招呼。不过陈明对这些低级官员不是很感兴趣,本不欲搭理, 但考虑到日后可能还要与他们打交道,因此便耐着性子一一结识了下,很是喝了不少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