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5章 无法拒绝,海上升明帝,木子蓝色,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北宋乌台案后的苏轼,处置结果就是责授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跟唐代时贬去潮州看鳄鱼的韩愈,贬到九江的江州司马白居易等,唐代的州司马就是个专门给贬官安排的闲职,没半点实际职事,到了偏远地方任司马,不是去做官,实际就是流放和监视看管的。
在张国维等人理解里,冒辟疆授的这个第二同知,或者说右同知,有人说他实际上就是府司马,左同知应当是府长史。
所以这就是个责授闲职。
可现在皇帝说这是挂职!
冒襄被派到台北去挂职锻炼,虽然挂的是府右同知这个官职,但右同知也是知府佐贰官,特别是要派出设衙分管一片。
冒襄原来的金紫光禄大夫这个三品散官本阶,和三品的谏院吏科掌印都给事中,都不变。
朝廷依然给他们留着这职官散阶。
连俸禄都还是在原单位领,档案什么的也不变。
就是暂时下去挂职锻炼,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干完一任就回原单位,如果历练好了,表现出色,回来后就可以准备提拔升赏。
干不好,也回原来衙门,但就相当于是一次考核不合格,到时该夺职还是降级,又或罚俸,还是说平调其它单位,或改为闲职等,那也都按现有考核任用制度来。
这么一说,大家不免有几分半信半疑。
皇帝的这个挂职,难道还真是特别下放历练?
一个谏院掌印都给事中,三品大员,实权京官大吏,就为了增加些地方官经验,多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去挂个五品的府同知?
皇帝说这同知要派出设衙,分衙办公,分管差事,倒确实不是责授闲职。
“朕还是那句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如冒辟疆大家也都熟悉,复社四公子,年轻才俊,他自幼读书,十四岁就刊刻诗集发行,而今年不过三十六岁,虽说他曾六次乡试不中,仅是秀才。
但朕向来不拘一格用人才,特赐进士出身,他在朝三年,也一直在科道任职,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可如果说将来要更进一步,他的出身与履历,却限制着他。
仅在六科任了三年职,既没在翰林院做过庶吉士学习,也没在部院行走,更没有地方府县任职经历。
朕是很赏识辟疆之才情和忠心的。
他还年轻,才三十六岁,连民间也称他为储相。朕也希望他将来走的更远,入阁拜相,可以他现在资历,这条路却不好走。
以前朝廷形成俗例,不经翰林,不入内阁,不仅要两榜进士出现,还得是庶吉士出身才能入阁。
朕却有另外的要求,内阁学士必须得有过地方府县任职经历,还得是主官或起码佐贰官才行。
总督巡抚布按,这些地方大员,也得有京师部院任职经历才行。
朝中的侍郎、尚书、学士等,也需要在地方任过督抚或布按。
为何要有这些要求?因为不论是地方上的督抚布按,还是朝中的侍郎尚书、学士,这些官职已经不仅仅是管一地一块,而还要统筹全局,考虑全盘的。
朕赏识冒辟疆,所以如今特定挂职制度,给这些优秀的年轻才俊们,一个特别锻炼的机会。
朝中的下放地方挂职,地方上的也可到省里或京中挂职,挂职期间保留其原品级和职位。
冒辟疆要是这个台北同知挂职的好,能做出成绩来,积累出好经验,那么可以继续回谏院任职掌印,甚至明年还可以安排挂职个布政司参政或按察司副使。
做的好,也是算入他的考核里,考满后,视其优异,便可直授二品布、按,或是担任侍郎了。
未来的路,无疑会更加光明!”
朱以海拿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来举例子,描绘了一条康庄大道。
今年挂台北同知,明年挂福建布政司参政,后年可能再到六部里挂个职,然后考满后,就有可能直接外放做个布政使或是按察使,或是侍郎、司谏、通政使等。
若是能做上布按或侍郎,那下一步无疑就是巡抚,再接着就是总督、尚书、大学士,一路就直入中枢,成为大学士也是指日可待了。
皇帝话说的这么明白,张国维也不由的沉思起来。
冒辟疆以前名气大,但确实仅是个六次乡试不中的秀才而已,他也年轻,三十多岁投绍天帝,入朝在科道做了三年官。
哪怕现在是三品掌印,但往上再升,确实有很大限制,尤其是如今越来越规范,用人也不可能没半点制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