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二章 人口,红楼从辽东开始,键盘战斗家,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此直接开口,介绍各地的田亩,用以回答将军。

金江镇实际控制的地盘,先是稳定了游击区,建立了统治,翻了两倍。

当收复复州,盖州全境后,则又翻了两倍。

由原来金州,东岸,镇江,到如今占领辽左五分之二的土地,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游击区处于山区,虽然地盘广大,田亩却不多,优势是有了屏障,为金江镇获得了缓冲区。

反而是复州,盖州两地。

虽然面积远比游击区要小数倍,却处于平原地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以下各地熟田,金州二十六万亩,金州中左所一万亩,旅顺十五万亩,木场驿一万亩,青泥洼八万亩,旅大市十三万亩,南关三万亩,新金八万亩,望海过五万亩。

金州全境合计八十万亩,加上各岛十二万亩,合计九十二万亩。

复州二十一万亩,南信口三万亩,北信口四万亩,羊官堡三万亩,得利赢城五万亩。

永宁监城全境五十二万亩,五十寨全境十五万亩。

复州全境合计一百零三万亩。

盖州二十五万亩,深井七万亩,榆林十一万亩,熊岳驿三万亩,罗锅五万亩。

盖州全境合计五十一万亩。

长白山区山田居多,下田居多,不过经历了两年余时间的屯田,合计高达十六万亩。

另外营口,耀州驿等地,共计有田亩十余万亩,但是出于前线,因此放弃屯田。

另有镇江,东岸屯田的三十万亩,朝鲜各岛屯田的四十万亩。

各地合计三百三十二万亩,其中杂田三十万亩。

旧田一百七十八万亩,新收复之田一百五十四万亩。”

田亩翻了不到一倍,可人口却翻了一倍。

而且新获得的田亩,要等到九月份才能有收获,也就是还要等九个月。

游击区三十万民,原来处于饥饿状态,金江镇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光复了,形势又不同。

还有新投奔的辽民一百三十万,也就是一百六十万。

长百山脉里的宽广的游击区,下田山田居多,田产又不高,哪怕山中有野物。

可是几十万人在山里延绵出来的山村,附近的野物早就跑入了深山里。

想要以野物果腹,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

考虑这各种粮食来源,唐清安同时推断出了明年田亩所收获。

六百万石粮。

将近五百万石米。

唐清安一时间无言以对。

顾应时也沉默了下来。

以温饱来计算,粮食缺口高达九百万石,以前满足最低所需,缺口为四百万石。

就算是后者,四百万石粮,辽东谷价也是两百万两银子。

先不提金江镇有没有两百万两银子,就是有这两百万两银子,去哪里才能买到这些粮食。

这么大的缺口,别说江南,除非是整个大周都来供应。

现在先不要提明年。

如今到九月秋收,还有九个月的时间。

这九个月怎么办。

还有后年就要开始分田。

想到以往对境内军民的承诺,三人都说不出话来。

“幸亏将军这半年里,以战事向朝廷索要了大量的物资,不然如今咱们就无法维持了。”

顾应时感叹道。

冯胜之也无言以对。

将军明明打了大胜仗,军中都在传蛮族老奴,因为战败的原因被气死了。

虽然还没有确定此事,金江镇已经上报了功绩。

可是明明这等功劳,朝廷却第一时间选择打压金江镇,就因为将军这半年来。

以战事威逼朝廷,一封接一封的奏疏,向朝廷索要物资。

新运来的物资还没入库,新的索要粮食的奏疏就发送到了朝廷。uu看书 www.uukanshu.com

可以说。

这半年下来,将军和朝廷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极限。

两人都熟知将军,唐清安也熟知两人。

对这半年来,自己威逼朝廷之事,闹的朝廷和金江镇关系紧张,冯胜之是反对的。

“在蛮族未回军前,逃来的辽民,不像以前困顿,因为无人拦截,能带的物资都带上了。

不少村屯的百姓,把村里所有的牛羊都牵走了,屯里的蛮人不敢阻挡。

因此这一百三十万人,十六七万户中,很多户百姓物资很丰盛。”

顾应时的话,引起了唐清安的兴趣。

“我们可以向这些物资富余的百姓打借条,这多出来的粮食,可以救助无粮之人。

为了说服这些人,咱们可以用分田之事来做保障。”

这是个好主意。

唐清安点点头,治理了这些年民生,他对百姓的心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第一,清查有粮之人的物资,需要详细的解释,并告知金江镇分田的计划。

这其实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解释清楚,不能获得有粮之人的信任,会变成坏事。

第二,为官府屯田七年以上者分田,一亩田两石,因此对这些有粮之民。

如果是借粮,打下欠条约定还款时日,如果愿意送粮,则以送粮的多少,来折算为官府屯田七年的时间。

后者你们回去后,详细商谈一番,做个章程出来。”

+ 加入书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工业狂魔

好多牛

我在万界送外卖

氪金欧皇

亲王宠妾的谋反攻略

山雨满城

我缔造了文娱盛世

登岩的歌

天天偶遇,你管这叫高冷校花?

谱闲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