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二三章 比如,大明新命记,哼哈大王,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振想为部将争取的所谓总兵职务,可以是一城一地的团练总兵,可以是边镇之下某个协的总兵,还可以是边镇下面某个营头的总兵。
这样的总兵职务,并非九边各镇那种配有将军印的总兵大帅职务。
类似前东江镇、现辽东镇这样的一镇总兵官,都有自己标配的将军印绶与称号。
比如前东江镇总兵大帅,一开始佩的是征虏前将军,进一步立功之后,则佩征虏将军印。
而辽东镇总兵大帅,比如现在的祖大寿,佩的是征辽前锋将军,同样,有大功之后,也会往上一步,佩征辽将军印。
此外,蓟镇总兵官佩平辽将军印。
当然了,后来蓟镇名存实亡,山海镇地位日重,这个平辽将军印由镇守山海关的总兵佩带。
至于宣府镇的总兵官,则挂镇朔将军印。
一路往西去,大同镇、延绥镇等等,基本上各有相应的将军称号。
这样佩将军印的总兵职务,就是平常所谓的边镇大帅,是比较少的,一共也没有多少个。
杨振想为麾下副将们争取的所谓总兵职务,当然不可能是这类镇守一方的挂印总兵,而是次一级的总兵职务。
总兵官这样的职务,明朝初年乃至是万历以前,那都是非常稀有、非常贵重的,一般都是由公、侯、伯、都督们出任的。
而且多数都是临时设置的,战争结束以后,是要取消的。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总兵官的职务,逐渐开始成为一种常设的职务,再往后,就开始泛滥了。
至少,总兵职务泛滥的这种情况,在崇祯末年的时候,是大范围存在的。
无将军印、无将军号的总兵,在崇祯后期已经多如牛毛了。
比如蓟镇,屁大点地方,除了蓟镇总兵官以外,还有蓟镇东协总兵,蓟镇西协总兵,蓟镇中协总兵,等等。
此外山海镇、辽东镇,皆是如此。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杨振的这个请求或者说想法,其实并不过分。
而且除了这些请求之外,杨振借着这个机会,请陈新甲、王德化等人帮忙进言的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招募流民的问题,比如屯田自给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崇祯皇帝的首肯。
因为辽东半岛本地已经没有多少人口了,杨振想要招募流民,只能从河北、登莱、山东等待招募。
这些地方可不在他现在的地盘上,没有崇祯皇帝的旨意,他想从上述几个地方招募流民,过海到旅顺、金州以及辽东半岛东西两侧的海岛上开荒屯垦,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眼下既然人在京师,杨振当然希望,一次把这些麻烦问题全都解决了。
杨振已经请托了陈新甲和王德化,希望他们居中进言,而他们也都满口答应,接下来,就看崇祯皇帝怎么想了。
却说一行人到了皇极门外,陈新甲、王德化又对杨振嘱托了一番分别离去,只留下张若麟陪着杨振出了午门。
祖克勇、张臣一干人等,仍旧候在午门外听命,看杨振出来,连忙过来相见。
他们在杨振军中,虽然也是数得着的大将,可是到了京师地面上,到了皇城根下,他们几乎等于啥也不是了,没有资格陪着杨振进宫面圣。
杨振进去之后,没什么消息传出来,他们也只能在午门外的冷风里干等着硬挺着。
如今杨振出来了,他们一脸关切,连忙来见。
杨振与他们会合以后,只说移驻旅顺、金州和复州的事情已经定了,并且朝廷让征东先遣营从此转隶京营,归天子直领,由兵部调遣。
祖克勇、张臣等人,对这个事情包含的重大意义一时把握不到,但是直觉告诉他们,从此归天子直领,当是一件好事。
至少从今往后,粮饷问题应该不成问题了吧。
跟着祖克勇、张臣一同在午门外等候的那些军中将士,一时皆满脸喜色。
至于其他的,杨振没有多说。
崇祯皇帝虽然金口玉言说了要封杨振为金海伯的事情,但毕竟没有见到圣旨诏书,杨振也不便多说。
杨振在午门外会合了祖克勇、张臣等人以后,跟着礼部郎中吴旌、兵部郎中张若麟一路出宫,根据事先的安排,准备到宣武门内的一处京营驻地暂时安置。
但是行至端门下,崇祯皇帝又派了一个乾清宫的内官追上杨振一行,传谕礼部安置杨振到东华门外的光禄寺住宿候旨,说圣上随时可能再次召见杨振。
于是,已经到了端门下的杨振,跟祖克勇、张臣交代了一番,便跟着礼部郎中吴旌折返回东华门,从东华门出宫,往光禄寺安置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