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惊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诸藩改封之朝议,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月初六。
早朝。
“太子,朕命你会同兵部与吏部,拟定出征安南的将领及佐官名单,拟出来没有?”
朱棣端坐在御座金台之上,朗声问道。
朱高煦连忙从袖袋里掏出一份奏本,躬身做上呈姿态,高声道:“回父皇,名单已拟好,请父皇御览。”
司礼监监丞昌盛眼疾手快,弓着腰疾步行至朱高煦身前,取走奏本,然后将其上呈给朱棣御览。
朱棣打开奏本,开始认真仔细的观看。
朝堂上,一众文武官员,皆屏气凝神,满怀期待。
毕竟,此次出征安南,乃是捞军功的大好机会!
大明立国已有三十余载,可谓是承平日久,想要以军功封爵,必须得在战争中获取。
帖木儿国不是号称不下于大明王朝的西方帝国么?
在大明骑兵与神机兵的攻伐下,在燧发枪与黑火药炸药包的震慑下,不还是乖乖把扣留的大明使臣傅安给送回来了!
在文武官员看来,区区安南小国,岂能是大明天兵的对手?
朱高煦奉命会同兵部、吏部,拟定出征安南的将领及佐官名单,乃是一次收拢人心的机会。
他也非常重视这次机会,故而在朱棣钦定历城侯盛墉为征夷将军之后,他与兵部、吏部在春和殿开了小会,议定了一批出征将军及佐官人选。
朱高煦推举福建都司都指挥同知张辅为征夷右副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征夷左副将军,兵部右侍郎刘俊参赞军务,邢部左侍郎黄福、大理寺少卿陈洽供应粮饷。
张辅在前文有介绍,乃此处主要介绍沐晟、刘俊、黄福、陈洽四人。
西平侯沐晟的爵位,是继承自他同母异父的哥哥沐春。
洪武二十六年,沐英逝世,朱元璋诏命沐英长子沐春袭封西平侯,代镇云南。
洪武三十年,刀干孟驱逐麓川宣慰使,发动叛乱,沐春以征虏前将军总督滇、黔、蜀军征讨,大破其军,威震西南诸蛮。
战后,刀干孟请求投降,朱元璋认为他反复无常,不许,仍命沐春统军进攻。
洪武三十一年九月十二日,沐春因积劳成疾而病逝,时年仅三十六岁。
当时新即位的朱棣闻讣讯,赐沐春祭葬,予谥号“惠襄”。
沐春身后无子,故而朱棣下令由其弟即沐英次子沐晟承袭西平侯爵位。
由于镇守云南的沐春去世,刀干孟又图谋作乱,刚刚即位的朱棣,便任命何福为征虏将军。
何福统兵南下,击败刀干孟,并将其生擒,招降部众七万人,平定麓川各地。
沐晟继任西平侯后,遇到诸蛮为了抢夺刀干孟之前占据的属地而争斗不休。
为了平息纷争,沐晟发兵打服了诸蛮,并奏请朝廷在当地设立三府二州五长官司,又在怒江以西设置屯卫千户所戍守,麓川地区这才安定下来。
也就是说,沐晟是熟悉山地作战环境的上佳人选,而且沐晟现在就在云南,毗邻安南,让他统兵南下攻伐安南非常合适。
刘俊为人缜密勤敏,乃是洪武十八年进士,历任兵部主事、郎中,因其遇事善剖决,为朱元璋所器重。
朱棣入住东宫,秉政之后,于洪武二十八年,奏请朱元璋擢升刘俊为兵部右侍郎。
以刘俊参赞军务,也是合情合理。
黄福在洪武年间以太学生身份被授为项城县主簿,后改清源主簿,在二县任上都立有惠政。
在朱高煦于北平节制军务期间,黄福被朱元璋升为金吾前卫经历。
后来,黄福上书论国家大事,得到入住东宫开始秉政的朱棣赏识,奏请朱元璋擢升其为刑部左侍郎。
因此人做事颇有章法,且行事稳重,让其负责在后方供应粮草也较为合适。
至于大理寺少卿陈洽,乃是一位拥有极强记忆力的才俊。
洪武年间,陈洽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
他曾奉命阅军,只要从他眼前一过,他便能记下来。有的人再来一次,总是被他斥退。朱元璋嘉奖他有才能,赐给他金织衣。
其父戍守五开去世,陈洽奔丧。
正值蛮人反叛,道路阻塞,陈洽冒险间道而行,终于背着父亲遗骨回来。
朱棣入住东宫秉政期间,因兵部尚书茹瑺的推荐,陈洽被召回任文选司郎中。
朱棣继位不久后,兵部尚书茹瑺因病致仕,工部右侍郎金忠升任兵部尚书,金忠赏识陈洽的忠勇,推举其为兵部郎中。
朱棣认为陈洽记性好,让其任大理寺少卿更能发挥才能,便升任陈洽为大理寺少卿。
朱高煦觉得,让这位具有超强记忆力的人,配合行事稳重的黄福主管南征军队的粮饷,必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原来的历史上,安南战事开始时,朝廷命陈洽赴广西,与韩观挑选士卒从征。后来大军出发时,朱棣遂命他参赞军务,主管粮饷。
此时,朱棣举起奏本,环视堂上文武官员,朗声道:“太子会同兵部、吏部拟定的这份名单,甚合朕意。”
他放下奏本,负手而立,下令道:“着命历城侯盛墉为征夷将军,福建都司都指挥同知张辅为征夷右副将军,率领右军都督佥事李彬等十八位将军,会同征夷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安南。兵部右侍郎刘俊参赞军务,邢部左侍郎黄福、大理寺少卿陈洽供应粮饷。”
“臣等谨遵圣谕!”
文武官员皆俯首拜道。
待南征军主要官员议定之后,朱棣重新坐下,命令百官奏事。
于是吏部、兵部、礼部、户部等各部官员依次奏事。
两刻钟后。
待汇报国债发行进度的户部侍郎夏原吉退下之后,朝堂上陷入了短暂的安静。
“还有人要奏事么?”朱棣见状,朗声问道。
他见堂上无人吱声,便再次起身,负手而立,望着站在堂上西侧班序最前方的一众宗王,道:“朕记得,十七弟常说在京城住不惯,感到憋闷,是也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