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观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点火开炉,重生之工业狂潮,滨海观潮,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000多人的员工队伍,需要分批次送出国。
为了便于通关,派往远东共青城的员工们,行李、物品都是统一配发的。什么能带,什么不能带,都有严格规定。
安苏没有接受陈立东邀请、坐飞机飞伯力,而是亲自带着员工,先从蓝市乘火车到达绥城。陈立东的二堂兄陈立恒也只好跟着安苏一起乘车走。
出了国界线换乘的时候,他们发现列车竟然换成了专列,整趟列车七八个车厢,没外人。
员工们还发现,过境后接送的大多是华夏人,有几个毛子,也能用汉语简单交流。
到了工厂,唯一的感觉就是外边真冷,比蓝市低了十来度。
住宿的条件却不差。来的路上大伙就在猜测这边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有的说“可能会住工棚”,有人说“最差也得搭帐篷吧”,更有人作怪“兴许会住地窨子”。
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出来赚钱,就别琢磨享受了,必须学会吃苦。
而实际的状况,出乎大家想象,宿舍全是砖混结构,四人一间,房间内有电视、还有能洗浴的独立卫生间,这简直是住宾馆的待遇。
华夏员工们不知道,曾经的钢铁厂六七千职工,员工宿舍就有800来间,过去住宿的员工基本上一人一间,最多两人一间。
在苏熊时代,钢铁厂员工生活水平是不错的。
现在是为了能住下更多人,才改的上下铺,变成了四人一间。
吃的也不差,两菜一汤,还全是荤菜,馒头、米饭管饱。
就是不许吃剩下,管理员说,这叫光盘行动。
陈立东提前两天过来,跟他一起来的还有陈立春和张兵,老尹家哥俩,中船公司的两位。
陈立春带着张兵等人过来,可不是帮忙炼钢,而是把这儿当成试验场,准备试制铸机和轧机。
中船公司的两位,主要任务是考察钢厂的生产能力,如果能生产出达标的钢材并具备相应的产能,就将与远东冶金签订正式采购合同。
根纳季也从莫市赶了回来,准备参加公司的点火仪式,一起跟过来的还有两位根纳季的学长,也是研究金属材料的。
这座属于远东冶金的炼钢厂跟蓝钢、跟汉江钢铁的情况不一样。只有一座电炉,只用废钢炼钢,然后接铸造和轧钢。
蓝钢和汉江钢铁都是高炉炼铁、转炉炼钢。
蓝钢现在已经能够生产中厚板,只是高强度板材还炼不出来,这也是蓝钢派人过来的目的。
大家用两天时间,把全厂设备看了个遍,总体感觉是,设备有点落后,好多就是杂凑,尹福茂和尹福德哥俩说这儿跟北钢的装备水平没法比。
员工到齐后,先是熟悉车间、熟悉工位、熟悉设备,还有熟悉彼此。
1500员工,自两个国家、三个地域,免不了摩擦。
熟悉环境的一周里,有拉帮结伙的、有争抢铺位的、有聚众赌博的、有小偷小摸的、有不按规定作息的,这时候就需要严格的执纪问责了。
所有员工一人一本小册子----《远东冶金炼钢厂管理规定》,生产制度、劳动纪律、岗位守则、交接班规定、原始记录制度等等,都写的清清楚楚。
违反规定的,初次警告,第二次就开除。
警告了几个闹事的,又直接开除了赌博和偷窃的,员工纪律明显好转。
炼钢厂非常注重安全,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炉毁人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所以也更讲劳动纪律。
员工守则第一条就是全厂员工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所分配的正常工作。
熟悉了环境、设备,就开始分派岗位。尽管两支队伍都是按工种搭配着来的,如何分配岗位还是费了一番脑筋。
最终在肖霍洛夫的主导下,先定了三个月的磨合期,由原岗位的毛子为领班,配上华夏员工,分成三个班次。
炉长、配电工、炼钢工、配料工、钢包工、铸机长、轧机长、出坯工、行车工等各个岗位都明确下来。
然后分头培训,明确生产操作、故障处理、紧急避险、应急救援等各项操作规程。
最后是演练,模拟了几次开炉生产的过程。使大家对口令、指示牌、报警器等熟悉到了一定程度。
时间紧迫,到3月底的时候,开始正式开炉点火。
点火这天,三个班次的员工都来到岗位,按照正常生产规程进入实际操作。
早上8点的时候,王宏斌安排人点响了鞭炮。
废料车间,行车工开启电磁吸盘,向废钢车装载废钢,电炉那边在调度的指挥下,配电工开始送电,电炉内的辅料已经添加完毕,炉内开始升温。
装载着废钢的卡车将废钢卸到装料场,炉料再由输送机连续向前运送,经过平整杆的时候被压平到一定高度,顺利进入废钢储料罐。
废钢储料罐开始预热,经过一段时间后,被行车吊起运行到电炉口上端,底部打开,将预热后的炉料倾泻到电炉熔池中。
操作室内,炉长开始指挥加大电力输送,电炉口开始封闭,电弧闪动、烟气蒸腾。电炉车间响着警报,提示人们不要靠近。
通电开始到炉料全部熔化,被称为熔化期。随着输入电量的加大,炉料开始融化,电极被钢水包容。
随着钢液液面不断上升,电极也逐渐提上去,输电功率开始达到最大。
熔炉周边烟气蒸腾,路口上的抽烟机开到了最大。熔炉不时有刺眼的电弧和钢水迸出。
陈立东和一班领导们站在车间门口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