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突如其来的机遇(两章合一)
刹那须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章 突如其来的机遇(两章合一),我编的百科词条成真了,刹那须弥,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份来自霍克岛科学院的报告被送到了公爵府邸里。
何潇打开一看,是霍克岛太空望远镜瞭望者的最近观测发现。
报告大致内容是,有一颗质量较大的太空岩石闯入太阳系,目前已经进入木星轨道。
不过经过科学院计算,这颗太空岩石并不会对太阳系主要天体造成什么影响。
太阳系实在太空了,八大行星极其卫星只占很小的空间,单独的一颗天体,想要撞到八大行星或者其卫星,概率是非常小的,基本都不会撞到。
至于为什么月球和火星上有那么多坑,一是因为宇宙中横冲直撞的天体实在太多了,二是因为时间太久了,几十亿年,总有那么一些会撞到……
经过科学院对这颗太空岩石的轨道计算,这颗太空岩石是从柯尹伯带以外来的,依次穿过了海王星、天王星、土星以的轨道,会继续穿越木星轨道,紧接着擦着火星而过,然后再次回到木星的轨道,与木星见面,被木星的引力弹弓加速,射出太阳系……
这里说的“擦着火星”,其实并不是真的“擦着”,实际上跟火星最近距离比地月之间还远4.2倍,与木星“见面”时,则更有9.5倍的地月距离。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不过木星的质量实在太大了,引力是火星的3000倍,所以木星对其影响反而比火星大得多。
何潇一开始对这份报告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宇宙的太空岩石实在太多了,可能每天都有很多闯入太阳系,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直到他注意到报告里的一句话“根据观测数据分析,这颗太空岩石直径约15千米,质量5500亿吨重,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
他突然想到,之前他看到一篇关于改造火星的论文,提到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那就是用小行星撞击火星,小行星撞击火星,能够释放出比核弹更强无数倍的能量,让火星持续升温,释放火星地表和地下的干冰和水,干冰变成二氧化碳进入火星大气层,形成温室效应,提高火星的地表温度……
与此同时,小行星自身携带的水冰和氨冰,也能为火星提供更多生物需求的水资源和氨,让火星以非常快的速度,成为宜居星球!
但是该计划肯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从小行星带收集小行星,尽管,以蓝星目前的技术可以通过将航天器降落在小行星表面,并使用其推进器将小行星推到一个方向,或者甚至直接将太空岩石推向火星,但是推力都太小了,根本推不动拥有足够质量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
根据估算,改造火星,大概需要将一颗直径15千米,质量5000亿吨重的小行星推向火星,比灭绝恐龙那颗小行星还要大不少……
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包括霍克岛在内,都根本不可能做到,差太远了。
何潇也曾经尝试编辑词条来实现,结果显示这个词条的难度高达3.8亿阅读人数要求,现阶段根本不可能实现……
不过在测试过程中,他发现,如果只是对小行星稍微改变其轨道或者速度,词条的难度就没那么难了,他也试图通过这个办法,改变已知的合适的小行星的轨道,看能不能让其撞向火星,为此他还专门找了一些科学院的天文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让他们帮自己寻找合适的小行星,并且计算轨迹。
结果证明还是太难了。
太阳系所有已知并且拥有足够质量的小行星,距离火星都太远了,稍微改变轨道或者速度,并不能使它们撞击火星,只会使它们的轨道变得更椭圆或者变得更圆……
而现在,他看到报告里的这颗天外来客的质量以及成分,自然不免想起当初的测试……
实际上这份报告之所以会送到何潇这边来,也是因为他之前的测试,让科学院那边知道他对这方面的信息很感兴趣,所以才会将这个并不是很重要的观测结果送过来。
直径约15千米,质量5500亿吨重,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都完美契合!
这其实也不能说是巧合,宇宙中这种级别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实在太多了,或许每年都有很多路过太阳系,只不过一般人根本不在意罢了,毕竟对太阳系基本没啥影响。
这一颗太空岩石,如果何潇没看这份报告的话,也会悄悄的来,悄悄的走,除了蓝星上的几份观察记录之外,并不会激起什么水花。
与火星擦肩而过,也没什么稀奇的,与蓝星擦身而过的小行星都不少见,每年都会有几个小行星差点撞到蓝星,压根没人在意,因为说是“差点”,其实都是差了至少几百万公里……
对于太阳系来说,火星和蓝星都太小了,就像沙洲表面的两颗沙子,你用子弹比沙子还要小很多的机关枪去扫射,哪怕你射出了100亿颗子弹,也很难打到这么两颗小玩意……
但现在不一样了,何潇注意到了它。
何潇要来这份报告的电子版本,然后根据里面的信息,开始编辑词条。
这颗太空岩石是霍克岛最先发现的,按照规则被编号为372768,由于是刚刚被发现的,目前维度百科还没有词条,何潇直接编了个【太空岩石372768】的词条。
一开始,所有内容都是真实的,不确定的信息都用了“估计”“可能”等字眼,所以阅读人数要求自然是0……
然后他把“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这句描述中的“很可能”三个字删除。
如果不删除的话,这句话其实就是无效描述,会降低词条详尽度,最后结果也很可能并不是这个成分,毕竟只是可能,那也就意味着可以不是这个成分。
阅读人数要求变成了40233。
根据以往的经验,何潇很容易知道,这个难度说明这个推测不准确,于是他把这句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
阅读人数要求重新变成了0。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颗太空岩石没有氨冰或者氨冰很少吗?
并不一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另外一种成分超过了氨冰,但比水冰少……
所以第一句话是与现实有偏差的,第二句话是符合事实的。
这就是词条测定的难点,很多事情都不是只有是与否两个选项。
好在何潇现在已经很有经验了,知道其中用词的重要性。
他想了想,把这句话重新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氨冰以及一些其他物质”。
阅读人数要求还是0,没有发生变化。
看来确实除了水冰、氨冰,还有另外一种占比比较大的物质。
考虑到在宇宙中,水冰和干冰经常共同存在,何潇又把这句话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干冰以及氨冰……”
阅读人数要求还是0……
这个测试结果证明,这颗太空岩石的主要成份是水冰、干冰以及氮冰,占比是水冰最高,干冰其次,氮冰第三……
可能因为干冰主要在它的内部,所以科学院那边没有分析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