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6章:表兄,又见表兄,大隋主沉浮,碧海思云,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集看了杨广一眼,缓缓的说了一句:“捧杀,来自内外的捧杀。”

杨广这个皇帝嚣张跋扈是有的,急功近利亦是后世共识,但若说他昏聩无能,那就谬以千里了,他在位期间, 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影响深远的壮举,除了秦始皇、杨坚之外,便是鼎鼎有名的汉武帝、唐太宗也远远不如。

之所以留下万世唾骂、一无是处的恶名,一方面是史书由胜利者书写;另一方面是杨广不想当摆设、不甘心当一个任人摆布的泥菩萨,但也因为他做了太多事、得罪太多人,所以失败后,哪有什么好名声?

像他这种情况,上有商纣、下有雍正。

他们三人都是想做实事的皇帝,但不管是国破家亡、身死道消的商纣、杨广, 还是国祚继续的雍正,在史上都没有留下什么好名声。

“捧杀?也对。”杨广不知杨集之所想,他听了杨集这句话,笑着说道:“大隋之强盛,说句前所未有,毫不为过,可是许许多多的人在强大中沉沦了,这对异族而言,是好事,可是对我大隋来讲,可不是什么好事。”

杨集细细想来,还真是如此。

杨广登基半年以来,很多改革都有他的思想,由于很多事情都在凉州试验过、总结过,故而开始胜利、进展稳健, 这些就算是杨集也意料不到,但杨广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能利用的都利用起来, 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金刚奴,不知是我疑神疑鬼,还是怎的,我总认为大隋变化太快,也未必是件好事。”

“为何?”杨集一时间无法领会到杨广的意思。

“我原以为要五年时间,我大隋才能再上一个台阶,但是以今日气象来看,至多两年时间就走完这个过程;少了三年的时间的积攒、消化,我担心大隋出现外强中干的虚胖等等问题。而我烦心的,也是在这里。”

杨广皱眉道:“你知道秦朝为什么能一统六国?汉武帝凭什么驱逐匈奴,成就不世伟业?”

杨集毫不犹豫的说道““自然是秦皇汉武雄才伟略,有着人所未有雄心魄力、高瞻远瞩。”

“这是次要的!”杨广沉声道:“关键是秦始皇之前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都是杰出帝王,后来的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虽然有所不如,可也不是什么败国的庸主。当秦始皇登基为帝,秦之国力,足以和六国总和媲美,当时除了秦国之外,又有哪个国家随手就拿出六十万大军?秦国两次攻赵,李牧两度歼灭了十几万秦国强兵, 如此巨大的损耗, 尚且不能让秦国伤筋动骨。秦国之强盛, 可见一斑。反观其他六国,早已在醉生梦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堕落了,就当时的情况,休要说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了,便是任何一个明君,都能摧毁烂到骨子里的六国。所以单独拿统一天下来说,根本就体现不出秦始皇的伟大。”

“汉朝通过汉高祖、文帝、景帝休养生息,府库货财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此外,天下民心皆在汉朝。这一切,都让汉武帝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汉武帝哪怕连年征战,打得海内虚耗,汉朝也得以延续。”

“我大隋财富方面,绝对超过秦汉巅峰时期,但我们立国二十余载,民心和底蕴等等无形的资产却是远远不如人家。”说到这里,杨广叹息一声,说道:“不是我危言耸听,就我们大隋这样子,如果我把天下打成汉武帝那种海内虚耗,这个天下绝对大乱。”

杨集说道:“照你这么说,我大隋倒像是一夜暴富那种人。”

杨广瞪了杨集一眼,沉吟半晌,说道:“虽然很难听,不过倒也贴切。暴富之人虽然富足了,可是根基浅、人脉少,为人妒忌,若是不停下养望、蓄势,否则必将遭人撕碎。人如此,国亦然,所以你那什么将百万大军拿去送死的馊主意,根本不现实,若是死了这么多人,大隋必乱。”

“我也是没有办法,恼火之下说说而已。”杨集笑了笑。

既然杨广什么都明白,史上为何还那般去搞高句丽?杨集只能归咎于事态变迁!毕竟当下形势,与几年以后肯定是不同的。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杨广子嗣单薄、后继无人;当杨昭死、杨暕废以后,就连一个继承人都找不到,只好将目光瞄向了杨昭的三个儿子。可他这三个孙儿固然聪明过人,但年纪太小、威望不足,日后不管是谁继位,都镇不住野心勃勃的人。所以杨广为了大隋得以延续,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有生之年,荡平最具威胁的势力,给他的孙儿铺路。

如果杨昭不死、杨暕不废,杨广再是急功近利,也不至于像史上那般疯狂吧?

不过心中虽有计较,但是杨集不好说出去,此时的杨昭虽然胖得厉害,可是看起来,也只是胖而已;健康问题好像不存在。而且就算杨昭有病,他也没丝毫办法,说了反而给杨昭增加心理压力,如果他天天认为自己要死了,迟早被这个念头折腾垮。

“你这想法很要不得,想都不能想。”杨广叮嘱了一句,又说道:“今之大隋,繁荣得不正常,令人心惊,但是我不知道问题出在何处,自然无从解决了。”

杨集沉默半晌,说道:“我有一番见解,或许可以助阿兄破局。”

“哦?说说看。”杨广顿时来了兴致,连忙坐正身子,注视着杨集。

杨集说道:“中原王朝的主体经济是农业,历朝历代看重的也是农业,可农业得到大力发展就撑得起国家所需吗?我看未必。这个压力要有助力来分摊方可,而商业便能填补这个空缺,甚至带动农业的发展。”

“虽然一些人总是说商贾逐利,但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天性,难道种田的百姓就不逐利了吗?我看未必。至于商贾聚敛财富之说,也不完全对,在他们交易过程中,难道获得收益的仅仅只是商贾?百姓就不曾从中受益吗?同样未必。”

“但是往往有人认为有赚、必有亏。其实,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论调。只因买卖是各取所需,百姓用自己多余的物品卖给商人,再拿钱去买到自己所需的锅瓢碗盏、油盐酱醋,这又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而工业人员有了钱,又从商人手中买到粮食……如此循环,便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皆大欢喜的关系。”

“也许有人疑惑,既然大家都高兴了,那么究竟谁亏了呢?其实谁都没有亏,假设钱币的购买力始终稳定,朝廷根据市场需求铸造钱币,投入市场,那么商业就会持续繁荣。简单来说,朝廷的使命是把控大局,商贾的作用是购买民间剩余物品作为货物出售,他们赚了钱,就会继续从老百姓那里购买;百姓赚了钱,做工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各行各业的产量也就会源源不断的提高,国家钱粮丰沛了,国力自然就强盛起来。”

杨集望了杨广一眼,面容严肃的说道:“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准,不是朝廷所拥有的财富来决定,而最好的评断标准便是百姓的生活水平:某个国家的百姓如果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家有余钱,那么这个国家根本不用看,就知道是个开明强盛的国家,反之,如果百姓贫困潦倒,朝廷有再多钱也不能说明什么。”

“一个国家是由千千万万名百姓构成,百姓富强、则国家富强;百姓孱弱,国家哪怕再强盛也是根基不牢,一旦出现不测风云,百姓为了活下去,也只能聚啸山林了。若是烽烟处处,这个国家离死也不远了。”

杨广眼中露出了赞许之色,不愧是自己最看重的人,这么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把错综复杂的关系得失梳理得这般清楚,实在不简单、实在是宰辅之才。他颔首道:“你说的这些,我知道。那你觉得我大隋国富民强,还是国强民弱?”

“从整体上来看,我大隋是国富民强,哪怕是贫穷的百姓,也在温饱的水平线上徘徊,比起以前的王朝来说,算是独一无二的水准了。”杨集想了想,又说道:“但是百姓衣食无忧、家有余财后,就会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比如说希望穿上漂亮衣服、希望餐餐有肉吃、希望住上好房子、希望有马车出行、希望孩子有书读、希望出仕为官等等。”

“后两者,朝廷可以给他们提供条件。但衣食住行,则需要民间的商人带过去了。”

“而现在的情况是如同一潭死水般,富足的百姓为一仓仓卖不出去的粮食为愁,既担心被漏下的雨水淋湿、又担心老鼠吃,想买精美的工艺品却又买不到;而从事工业的人员,空有无数精美的工艺品,却没有人买走,更换不来粮食吃、衣服穿。所以两者都富,但两者都穷。”

“我大隋要的是不是畸形的虚假繁荣,而是综合国力的全面强盛!我认为农业为主、商业为辅、工业为骨,才是发展民生的最佳方针。”

杨广沉吟半晌,说道:“我大概明白了,那么你在凉州,又是怎么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修仙三百年突然发现是武侠

孤云飞岫

都市最狂医仙

花小刺

龙门战神

绯雨

我在大唐卖烧烤罗章赵天虎

不一样的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