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选择地点,神秘让我强大,木恒,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一拿到手,就注定了会一路跌落。

如果再用开化之法,那就是雪上加霜,自取其咎。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们只要一心做那前人,相信二圣必然能看出谁有公心,谁有私心,谁更适合做天地之主。”

“胜者不为胜,败者不为败。”佛祖笑道。

“原来如此,还是佛祖智慧高深。”众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随后五人商量一阵,最终决定两人看守一地,其中一人作为预备。

他们出去通知闻人升,说道:“吾等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治理百姓了。”

闻人升笑道:“很好,那就请五位开始寻找自己的主场之地。”

“南瞻部洲,大唐长安。”玉帝道。

第一个主场出现。

“西牛贺洲,灵山脚下,纳烂陀城。”佛祖道。

第二个主场出现。

这是佛祖选的第二个主场,两处地方都不是随便选的,都是他们此时治理最好的地方。

当然在闻人升眼中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只能说是能够吃饱喝足,温饱不缺。

所谓大唐盛世,说白了就是荒地较多,人口较少,自耕农多。

加上一些钢铁技术的成熟,在耕地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等到没等到无地可耕了,就会动乱四起。

闻人升摇摇头,难道玉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山佛祖,就看不出来吗?

难道他们推演不到吗?

他们本来能推演到的,但是天道不让他们推延,天道一直维持着整个西游世界位于中古时代,不愿意让世界进化。于是动辄五百年过去了,结果天地还是老样子。

与此同时,闻人升将消息传给混沌之圣。

对方也选择了两处地点,第一个地点就是最大的桃花源地,位于最糟糕的北具芦洲。

第二个地点则是在东胜神州之上,空荡荡的一处岛屿上。

混沌之洞中。

当听到对方的选择后,此时此刻,混沌之圣大笑起来:

“哈哈哈,如来,玉帝,你们不过如此。”

他一眼就看出了对方的打算,不过就是想要以智慧开化众生,然后凸显他们的大公无私。

真是卑劣。

他们以为众生必须要他们教化吗?

蛤蟆道人则疑惑道:“尊上,对方毕竟神仙众多,人手是我们的万倍。如果他们一心治理的话,各种指标肯定要比我们好得多,而且人类本身又特别恭顺。”

混沌之圣笑道:“正是如此,你才错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失败。”

“他们会失败?”蛤蟆道人疑惑道,“为什么?”

他都想不出对方为什么会失败呢?

其实这种和平竞赛并不是他们的所长,因为他们真正的优势在于战斗。

妖魔的优势就是战斗。

而神仙并不擅长战斗。

神仙擅长的是治理。

妖魔擅长的是破坏。

从这两个字的区别就能知道双方的优势所在。

这次是为了天道给的机会,他们才答应了和平竞赛。

那些天道众神,还不知道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

混沌之圣笑道:“如来玉帝,他们总是想着自己能够高居众生之上,总以为自己智慧比众生还要高。他们却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下意识的想法,他们才会失败。”

蛤蟆道人没有理解,但混沌之圣没有继续解释,只是单手一点,扔下两本书分别在两个地方

东海之岛,桃花源地,同时得到两本书。

从此,混沌之圣不管不问,任由桃花源地还有东海之岛自行发展。

100年过去了,200年过去了。

东海之岛和桃花源地互相被打通了,渠道出现,贸易兴盛,海运发达,工业革命竟然出现了。

工业革命的出现是偶然的,并不是必然的。

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绝不是说给你个1万年,就能发展出来。

谁要是那样认为,谁就是傻瓜。

蛤蟆道人知道,当工业革命出现后,他们就已经必胜无疑了。

果然工业革命的发展让他们的产品极大丰富,一年能生产过去一百年的产量。

这些东西是他们之前所不能拥有的。

500年后,东海之岛,桃花源地已经成了巨大的现代都市。

闻人升,看了之后,点点头再去看大唐长安还有灵山脚下。

他笑了,看来这两个地方。

仍旧是孝子贤孙,英明皇帝,贤明臣子,治理着百姓,欣欣向荣,安居乐业。

他下去问那些百姓,你们的生活怎么样?

他们纷纷说,皇帝太英明了,我们生活得很好。

闻人升笑了。

谁胜谁败,不言而喻。

然后两地进行交换。

交换之后,佛祖和玉帝看到这一幕,顿时震惊了。

“为什么让它们自行衍化?却会有如此大的造化?”王母不理解道。

太上老君叹道:“无为胜有为,无字胜有字,如此而已。”

王母迷惑道:“难道群仙还比不得百姓自身?”

太上老君道:“此乃天道限制,非战之罪。”

“对方一开始就与天道主为敌,故而他反而能够脱离天道的掌控,看穿未来。”

闻人升点点头,到底是太上老君。

道祖已经看出了了胜负的关键。

那就是成也天道,败也天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灵异小说相关阅读More+

都市医神狂婿

七贝勒本尊

大颂琴皇

文素不相识

我的亮剑生涯

千斤顶

腻爱

辛梓萌

医武兵王混乡村

风情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