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上天一次二十个亿
三寸寒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二章:上天一次二十个亿,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三寸寒秋,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这一点,其实就不难可以看出初级知识信息和中级知识信息的差距了。
中级电能应用知识信息中的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上可是没有这种冷却系统的。
它通过磁场引导的方式进行控制电离区和加速区的高温,极大的削弱了高温堆积辐射反应。
这个知识点,值得记上三十分,韩元也是在学习初级航天应用知识信息的时候对比发现的。
如果靠人类自信研究的话,可能需要的十几年才能完善。
而类似黑科技一般的做法,在电推进发动机中还有不少。
.......
日子一天一天的在过去,数控室中加工完成的零件被韩元在无尘工作室中一点一点的组装起来。
忙碌了大半个月,电磁型推进系统的大致外貌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坐落在组装架上的电磁型推进发动机就像一个圆形的石墩一样,上面缠绕着大大小小的管道。
大的管道比韩元手腕还粗,小的只有小尾指大小。
这些管道有些是冷却系统,有些是工质输入管道、有些是控制系统。
大大小小的管道犹如老藤缠树一样固定在电磁推进发动机表面,看起来缭乱至极。
这些管道缠绕在主体表面,导致前段部分看起来比尾部还要大上一圈。
这种设计,至少在当前人类设计的各种航天、航空发动机中都找不到类似的。
不过在韩元的讲解下,这种设计却给各国航天发动机方面的专家带来了不少的启发。
.........
和电推进发动机不同,电磁型推进系统即便是组装起来了也暂时无法测试。
因为还缺少其他的条件。
工质、液氢冷却剂、控制程序等东西。
工质的话,电磁型推进系统使用依旧是人类各国目前电推进发动机上使用的工质‘氙’。
它并没有像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一样,使用空气代替氙作为工质。
ps,这也是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牛逼的地方之一。
氙以其易电离、离子重和对飞行器比较友好等特点成为了电推进系统中的优质工质。
目前人类基本找不到其他工质替代氙。
即便是使用氙的近亲‘氪’来代替,其推进效率也会骤降百分之十五左右。
所以更别提使用空气来作为电推进发动机的工质了。
这在目前的各国专家眼中,简直是异想天开,宛如做梦一样。
各国研究一年多的时间,都还没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虽然使用氙作为电推进发动机的工质很优秀,效率也很强。
但避不开的是,氙在地球上的存在数量很少。
在地球大气层中,氙的含量只有一千一百五十万分之一。
提取1升的氙气需要消耗超过两百度电。
而在起飞阶段,为了产生大推力,需要将工质以很大的质量流量喷出去。
按照电磁型推进系统的效率来计算,每分钟需要消耗掉大概一百千克氙。
而八十千克左右的氙气,就足够让一个半吨重的探测器去探测彗星了,有去无回的那种。
这还是超越人类的黑科技电磁型推进系统,对于氙气的消耗就如此恐怖了。
如果是人类自己研发的,就以nasa研发同电磁推进发动机来说,如果要达到相同的效果。
每秒钟至少要消耗大概九十千克左右的氙。
一个是一秒消耗九十千克,一个是一分钟消耗一百公斤,可见技术上的鸿沟差距之大。
尽管如此,韩元想要用电磁型推进系统将新型航天飞机送上天的话,需要的液态氙数量也不少。
他计算过,三台电磁型推进系统,来回一次需要消耗的液态氙数量大概在四吨以上。
如果按照当前液态氙五百块一克来计算,一千克液态氙就是五十万。
而四吨液态氙,也就是二十个亿。
发射一次,返回一次,花费二十个亿的氙气。
这消耗,恐怕没有国家能承受的起。
就是韩元可以通过科技积分来进行兑换液态氙,也相当肉疼。
不过在这个系统这里,原始材料的兑换,比起加工后的材料兑换要便宜不少的。
使用科技积分兑换,一个单位的液态氙是四千七百积分。
而一个单位的液体是一立方米,按照液态氙的密度是3057kg/m3来算,也就是三吨多一点。
四千七百积分兑换三吨的液态氙,这个价格,韩元还是能够承受的,他身上的科技积分接近百万了。
花费一些来获取支链任务的额外奖励还是值得的。
如果能在现实中兑换各种材料,他一个人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材料商贩。
且不说其他的东西,就他目前的积分,能兑换出来黄金,总量比全世界所有国家加起来的还多。
可惜科技积分只能在模拟空间内使用。
而黄金这种东西,对于模拟空间内的他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原材料而已。
甚至算不上很珍惜的那种。
不少原材料的单位兑换价格都超过了黄金。
韩元也不知道这个系统到底是怎么计算兑换价格的。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未加工过的纯原料都比较便宜,反而经过人工加工的零件和材料都比较贵。
........
对于电磁型推进系统的测试,又过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开始。
虽然新型航天飞机还没有制造,但韩元将整个独立的电磁型推进系统制造出来了。
包括供应氙工质的存储器,控制器、液氢冷却系统、电磁推进发动机的控制系统等东西。
这些东西的制造不比电磁推进发动机简单,尤其是控制系统的编写。
即便是有了集成芯片计算机和汉语智能编程语言也不容易。
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操控系统,可不是之前勒落三角飞行器上的那种。
勒落三角飞行器上的控制系统甚至都不能称为控制系统,只能说是简易操控机。
而用于新型航天飞机上的操控系统可是要控制发动机在太空中完成功率调节、飞行器变轨、卫星投放、电推进发动机切换等各种功能的。
两者的复杂度完全没法比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