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为了长治久安,苗民愿意辛苦一点,将士们也不怕山川险要!”
张希孟听完之后,颇为感慨。
“对,虽然现在还很困难,但是早点一统天下,才能为解决困难创造有利条件……西南的大局,怕是就要汤将军扛起来了!”
汤和用力点头。
紧随其后,南阳的冯国用,开封的徐达,山东的刘伯温,还有尚在中原剿匪的李文忠……几个人相继回京。
他们这几个人,文武各异,肩上的担子,也不尽相同,但是无一例外,都送来了不错的消息。
首先是冯国用,“张相,根据我的联络,李思齐已经有了投降大明的意思。”
“哦!当真?”
冯国用笑道:“确有其意,但是李思齐这种人张相也清楚,他是不到最后关头,绝不会轻易放弃。我已经让冯国胜准备精兵,他和傅友德屯驻陕州,只要一声令下,就即刻攻击潼关,把这个要命的地方拿到手,李思齐多半就会投降!”
张希孟深知冯国用的本事,顿时心中了然。
“收取关中,光复陇西的责任,就在你们身上了。”
勉励了冯国用之后,张希孟又向李文忠询问状况。
在过去的一年多,负责剿匪的将士们,翻山越岭,不辞劳苦,不怕牺牲……累计消灭匪徒超过十万人,缴获财物折合宝钞三百万贯以上。
以黄河为界,河南之地的匪徒,基本绝迹。
同样的,还有不少土匪,藏身河北,借着大明和元廷的交界处生存,平时抢掠百姓,等明军过去,他们就跑走。
“张相,元廷给这帮土匪头子发了不少平章,万户的头衔,还说什么杀一个明军,就可以官升一级,还能拿到赏银。他们十分嚣张,经常杀良冒功,民怨极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张希孟点头,“我知晓了,现在最紧要的是中原民生,如果百姓支撑不住,此时北伐,压力也很大!”
李文忠立刻道:“张相,要说中原尽数恢复,那是不可能的。但据我所知,从去年春天开始,各地治水有成,大面积种植粮食,诸如陈州等地,不但粮食自给,还能少量出售,已经卖到了开封。中原元气,正在恢复!”
张希孟听到这话,大喜过望,“我不求中原能出多少粮食,只要中原能够自给自足,我们北伐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好,真是太好了!”
除了河南之外,山东的情况甚至要更好。
“张相,说来惭愧,下官担任提刑按察使,前后处死的人,还不足五千,远远比不上张相在苏州的手笔啊!”刘伯温谦逊道。
张希孟忍不住翻白眼,你当我愿意杀人啊?
怎么还比起这个来?
再说了你刘伯温少要骗人,你在山东,同样剿匪来的,光是泰山贼,还有沿海的海寇,就被你杀了不下万人,以为我不知道?
“伯温先生,山东民心可用吗?毕竟主公北伐,必定要走运河,山东父老能否支持,意义重大啊!”
刘伯温用力颔首,并且伸出一根手指!
“山东父老素来忠勇,这一次至少能出动百万民夫!就算是用扁担挑,用小车推,也要把北伐大军,推到大都!驱逐胡虏,光复华夏。此等大事,山东父老,义不容辞!”
听完了刘伯温表态,接下来就剩下徐达了。
“张相,眼下中原屯兵十五万,加上山东方向,总兵力差不多二十万,如果再算上南阳方向,还有水师,则有三十万众。”
徐达说到这里,又给张希孟解释道:“张相,北伐大都,确实少不了兵马。但是人数太多也没有必要,毕竟人越多,粮草辎重就越多,耗损就越大,我以为以二十万众,攻取大都就足够了。”
张希孟笑道:“军务上面的事情,你有个方略,然后同主公商议就是。我只是想提醒你,在高丽方向,尚有关铎的北伐军,若是他们能够趁机向西用兵,是否会好一些?”
徐达立刻道:“那是自然,只是唯恐他们兵力不足,加上高丽和元廷之间,勾勾搭搭,唯恐他们会扯后腿。”
“这就要看方国珍了。”张希孟沉声道:“如果高丽识趣,及早归附,还要一线生机,如果继续首鼠两端,他们就死有余辜!”
经过了一番讨论,各个方向已经准备妥当,小孩子才做选择,朱元璋的意思自然是全都要!
只不过张希孟突然发现了一点疏忽,“主公,咱们好像忘了陈友定!”
“陈友定?”
老朱也吸了口气,“是啊,咱们光是拿下了张士诚,而陈友定尚存……对了,先生,你说让张士诚去劝说陈友定,这个办法如何?”
张希孟微微一怔,不由得伸出两根大拇指,您这是对张士诚可持续竭泽而渔了,不把张士诚最后一滴油水榨干,决不罢休啊!
------题外话------
老朋友的新书,他有点渐入佳境的感觉,值得投资期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