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通渠引水,以工代赈
香水一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六章 通渠引水,以工代赈,大明:朱棣跪求我打造大明仙朝,香水一冬,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陛下莫急,虽说人工降雨行不通,但微臣已有解江南旱灾之法。”
林浩微眯着眼道。
“此言当真?”
朱棣难以置信道。
江南府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整个大明,十之一二的粮食,都依靠着江南府。
如今江南府连年旱灾,整个大明粮价疯涨。
赵学将舆图铺在案台之上。
成国公与朱棣两人脸色皆是一惊,林浩不过一方知县,手中为何会有舆图。
而且林浩手中舆图,详细程度令人震惊,钦天监所绘制天下舆图都是比之不及!
成国公与朱棣对视一眼,此子私藏舆图,其心可诛!
“陛下放心,此图乃是微臣机缘巧合之下得来,绝无二心!”
林浩瞧出两人想法,连忙解释道。
“陛下看此处,江南府受灾影响最甚之地,分别为黔中道与江南西道,因罗霄山脉对季风阻挡,才导致降雨不足,连年大旱。”
“但罗霄山脉紧邻湘江与赣江,倘若能够打通罗霄山脉,将湘江水与赣江水引入江南西道,以及黔中道,即可解江南旱灾。”
林浩依稀回忆着脑海中的初中地理知识,强行一阵忽悠。
虽说听不懂林浩讲述的名词,但从舆图之上,却能清晰得到。
“林知县所说这罗霄山脉,纵横千里,皆是巍峨险峻的大山,通渠引水,未免有些过于天方夜谭。”
成国公摇了摇头。
虽说理想是好的,但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就算能够完成,工期至少需要几十年。
而且劳民伤财,大明根本承担不起。
“非也,微臣曾实地考察过,其中庐陵州下有一县地为西昌,山势不高,想要通渠引水,并非不可实现。”
林浩指着舆图上一处道。
开玩笑,八百年后,南水北调如此浩大的工程都能实现。
区区一条罗霄山脉,算得上什么,更何况桃源研究掌握着火药技术。
“依林知县看,通渠引水,解江南府旱灾,需要朝廷调拨银钱几何,征集民夫几何?”
朱棣沉思良久,试探性的问道。
连雨水都能唤来,凿穿罗霄山脉,未必不可行。
但前提条件是,朝廷能够承担的起。
“此事浩大,微臣心中也只是初步设想,倘若能构建出一条水系,绝对是利民利国之事,或可以工代赈,还可解决因旱造成的流民之扰。”
林浩将内心设想道出。
解江南府旱灾,对于林浩来说,只是顺手而为。
倘若当真能够识相,桃源的货物,便可依靠漕运沿水路,长驱而下。
就如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历经千年,依旧璀璨。
“何为以工代赈?”
朱棣问道。
“倘若构建水系一事当真能成,百姓依水而发源,两岸经济绝对飞速增长,江南府自古便是富庶之地,富商无数,苦的只是百姓。”
“许以一定好处,让富商在水系两岸建设,而流民便可充当民工,由富商出银,解决灾民生活问题,如此一来,一石二鸟。”
林浩娓娓道来。
朱棣二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
天才般的设想!
不仅能解江南府旱灾之困,顺带着连灾民都一并解决,所构建的水系,更是利在千秋!
朱棣对林浩可谓是五体投地。
如此人才,竟然屈居小小桃源一县,简直明珠蒙尘!
无论如何都得将其带回应天。
“就算以工代赈能够实现,前期开凿山脉,也是极大的工程,所需银两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国库有心无力。”
朱棣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