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取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两条线的交集,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青衫取醉,第八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以现代的唯物主义思想来看,天下不下雨,地面是否干旱,跟变法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只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而已。
更何况现在楚歌扮演王文川,要费国强兵,就必须得顶过天灾的这个坎。否则一旦被罢相,新法就要被废,等于是前功尽弃。
楚歌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始在史料中寻找解法。
他首先想到的,是从张任侠身上入手。
这个之前玩家曾经扮演过的小人物,本来跟王文川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可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却站到了他的对立面,成为他被罢相的导火索。
而在历史上,张任侠也因为这次上流民图的事件,一直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小人物”形象,被赞颂了几百年。
在相关的史料中,张任侠的变化其实很明晰。
他最开始确实很敬重王文川,但在他到地方上之后,越来越多地看到新法的弊端,所以很快就转变了思想,开始反对新法。
说他是旧党似乎有些偏颇,毕竟他并未被深入地卷到党争之中,但他的存在,确实给新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这是副本中对张任侠的描述,将他概括为一个“侠”字。
如果张任侠的事迹就到流民图这里为止,那么或许会有些人认为他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但实际上,在王文川被罢相之后,有一些官员对王文川落井下石,张任侠也仗义执言,如果不是皇帝保了他一手,差点丢掉性命。
由此看来,张任侠此人,至少在心中践行了自己的道义,将“侠”之一字贯穿始终。
楚歌刚开始的想法是,要么用王文川的身份直接找个由头,把张任侠发配岭南,再安排人截留他的全部奏章。
只要张任侠不在京城,上不了流民图,或许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但很快,楚歌打消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知道,张任侠的这个行为其实是一种必然。或者说,张任侠其实只是旧党的一个棋子,即便没有张任侠上流民图,以文君实为首的旧党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天灾来攻击王文川的新法。
欺上瞒下或许是一种选择,捂住大部分人的嘴、让他们无法向皇帝上疏也是一种选择,但这些办法都太容易翻车了。
欺上瞒下也是有讲究的,小事很好瞒,但天灾这么大的事情,瞒得越久,翻车的时候就会越惨烈。
所以,还是要想办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这件事情难就难在,天灾跟新法,在当时的人眼中,是一种强相关的状态。
“那场大旱,恰好就赶在新法施行后发生。
“牛渚之战十年后就要打响,我必须争分夺秒,一秒钟都不能浪费。所以,我不可能先让旧党去治理国家,等大旱出现、天怒人怨时再推行新法。那样的话,时间根本不够。
“所以,我要反过来利用这场大雨。
“郑侠上书时或许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但没想到,大旱了几个月之后竟然真的下雨了。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他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但实际上,这明显是一次巧合……
“只不过这次的巧合,却给了新法致命一击。
“如果我能够反过来利用这次大雨呢?如果我能想办法,让天人感应站在我这边呢?”
楚歌的脑海中,逐渐勾勒出一个计划。
只是他没来得及实施,眼前的雾气已经再度弥漫,今天的游戏时间又要结束了。
楚歌有些惋惜,不过转念一想,今晚他已经在王文川这个角色的故事线上迈了一大步。尤其是权臣路线走通了,整个历史切片的难度也骤然下降,这让他信心倍增。
……
此时,其他的玩家们也纷纷从睡梦中醒来。
《暗沙》的官方论坛上,很快就被玩家们的讨论给刷屏了。
“靠!这个副本的二阶段,未免也太难了!”
“是啊,两条线感觉都是MAX难度啊。”
“其实也不能说是特别难,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憋屈!跟盛太祖的那个副本比起来,太憋屈了!”
“是啊,关键还是因为虞稼轩和王文川都是臣子,他们就算是有再多的雄心壮志,皇帝不支持,那也一切白搭啊!”
论坛上的玩家们,可以说是怨声载道。
已经有玩家进一步捋顺了“欲说还休”这个副本的详细通关方式。
就像之前很多玩家预估的,这个副本的终极目标是打赢牛渚之战,在没有赵彬甫这个关键人物的情况下,战胜强化版的金兵。
但之前,玩家们对于具体要如何去做都还比较模糊,只能大致猜到多半是要让虞稼轩来担任这个领兵的角色。
但现在随着玩家们的进度推进,这一切也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虞稼轩和王文川,可以看成是一文一武两条线。
虞稼轩代表着武,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战斗力爆表,也极有军事天赋。
目前扮演虞稼轩这条线进度最快的玩家是赵海平,按照他的攻略,虞稼轩这条线至少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劫营,第二阶段是剿匪,第三阶段是练兵。
劫营的两种解法,玩家们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了,但第二阶段的剿匪,难倒了不少人。
难点不在于打不打得过,而在于根本抓不到这伙茶匪!
每次带着官兵大规模去剿匪,这些茶匪总能提前得到消息、溜之大吉。
玩家们就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根本就有力无处使。
赵海平在扑空了两次之后,认真分析了一下当前剿匪的形势,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从官军中认真选拔了五百死士,硬冲!
结果,还真被他给冲下来了。
究其原因,还是得从茶匪每次都能躲开官军围剿这件事情开始说起。
茶匪在附近是有百姓支持的,所以只要官军大规模集结,总会有百姓去通风报信。茶匪在信息获取上碾压官军,自然每次都能逃出生天。
所以,赵海平故意在城中多逗留了几日,让官军在城中操练、休息,给茶匪制造了一种假象。
而在操练的过程中,赵海平暗中挑选出精兵五百,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上山。
当然,如此一来,官军的人数就完全不占优势了。
茶匪足有数千人,赵海平带领的这区区五百人,处于绝对的劣势。
但尝试了两次之后赵海平发现,这些茶匪其实都只是乌合之众而已,面对着武力值爆表的虞稼轩和如同天降的官兵,这些茶匪很快就士气崩溃,四散奔逃。
赵海平找准时机斩了其中的几个头领,这次的匪患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平定了下去。
紧接着,他进入了虞稼轩这条线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练兵。
在平定茶匪之后,虞稼轩又转战多地,作为救火队员,平定各地的匪乱。
只是当时的地方官军战斗力并不高,而且军备废弛。哪怕是去打土匪,也有些吃力。
更何况虞稼轩的目标,从来就不是这些土匪,而是金人。
他很清楚地知道,这些山匪中有不少都是生活不下去的贫苦农民,有很多是像之前的茶商一样被迫落草为寇的。作为齐朝的官员,他要剿匪,要保境安民,这是他的职责。
但他也始终都没有忘记,金人才是他此生最大的敌人。
所以,虞稼轩上书皇帝,希望能创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地方部队,并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赵海平本来以为练兵这种事情并不难,结果一上手才发现,这里边明明就有坑!
因为皇帝和虞稼轩的思路,不能说是大相径庭吧,只能说是毫无关系。
皇帝的想法,仅仅是为了建立一支地方的民兵组织,用于对付各地频发的暴乱,维持地方治安。
换言之,皇帝只想要一支救火队。
但虞稼轩的志向肯定并不在此,他想要将这支飞虎军打造成真正具有战斗力的部队,未来一旦边境有变,是可以随时拉到前线去跟金兵硬碰硬的!
于是,玩家们在组建飞虎军时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没钱!
毕竟在皇帝看来,这支飞虎军只是用来镇压地方起义的治安军,所以在军费方面给得十分有限。
赵海平在扮演虞稼轩的过程中发现,如果真的只拿皇帝的这点拨款来组建飞虎军,组建起来的只能是一支弱鸡队伍,想要指望着它来打赢金兵,根本不可能。
所以,赵海平开始尝试着从各种地方搞钱,飞虎军的经费开支特别巨大。
这样一来,又遭到了各种各样的弹劾。
有些人说,虞稼轩的飞虎军经费开支特别巨大,影响了其他军队的日常开支;也有人说,飞虎军大操大办,不仅劳民伤财,还很可能会引起金国方面的震动,造成边境摩擦,甚至引发战争。
这些在玩家看来自然是无稽之谈,但架不住皇帝真的让特使带来一道金牌,让他的飞虎军立刻停办。
赵海平一脸懵逼,但金牌都到了,他也不敢违抗,飞虎军也就没办法再继续筹建下去。
虞稼轩的这条线,就卡在这里了。
而另一边,王文川的这条文线,则引发了更多的争议。
虞稼轩的这条线,相对解法较为单一,不管是劫营还是剿匪,归根结底都是用出色的军事才能去破解,解法大同小异。
但王文川变法的这条线,玩家们的解法可就是五花八门了。
甚至被很多玩家玩成了模拟经营类游戏,逮着这个历史切片,疯狂试验自己的经济构想。
但结果,多半是花式失败……
与其说是玩家们在疯狂表演不同的经济学改革思路,倒不如说是这个历史切片中的底层官员们在疯狂表演唱歪经。
玩家们发现,不管怎么努力地去完善细节,不管想出来的新法方案如何完美,最终执行起来都可以用副本的名字来形容。
欲说还休。
这些底层官员的行为,真的让人一言难尽。
有些玩家一怒之下干脆不装了,撕破脸赤裸裸地敛财,只顾着打赢十年后的牛渚之战,结果闹得民变四起,很快就被旧党弹劾罢相,光速重开。
一番试验之后,许多玩家无奈地发现,似乎抄王文川的标准答案,反而变成了最稳妥的选择。
严格按照王文川当时的办法,至少能让新法稳住五年。
当然了,五年后还是会因为旱灾和张任侠上的流民图而被罢相。
紧接着又有玩家尝试着去扮演张任侠,让他不要上流民图,或者干脆用王文川的身份去打压张任侠、用王文川去苦口婆心地劝说张任侠……
虽然最终的结果还是不甚乐观,但玩家们已经基本上确定了通关的办法,也确定了虞稼轩和王文川这两条线之间的关系。
两条线是互相影响的。
王文川的变法,可能会让国库充盈,也可能在地方上制造大量的流民,导致匪患丛生。
虞稼轩训练飞虎军,需要国家的财政拨款,国家的经济状况越好,飞虎军能够得到的军资就越多;而虞稼轩如果不能及时评定这些匪患,那么旧党就更能找到机会弹劾王文川,让新法更早陷入失败。
如何尽可能少产生流民的钱情况下用新法增加税赋收入,如何尽可能地平定地方匪患并在朝廷并不支持的情况下练成飞虎军,成了玩家们通关的关键。
在理想状态下,玩家们通过王文川的变法为齐朝积累大量的军资,在用虞稼轩的身份训练飞虎军,两相结合,就有希望打赢牛渚之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